百度 至少在精神层面,他们无疑是自身命运的抗争者,也是现代社会构建的心灵秩序的叛逆者。
8月1日,财政部从已完成问责的隐性债务案例中,选取了6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。对于隐性债务问题,中央始终保持高压态势,终身问责、倒查责任,绝不姑息。案例的发布,意在形成有力震慑,达到警示效果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。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严禁新增隐性债务,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。
在持续高压监管下,一些地区新增隐性债务、少报漏报隐性债务、不实化债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,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,累积了新的风险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三令五申,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仍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,原因在于政绩观存在偏差,从局部和短期利益出发,心存侥幸、铤而走险,从而触碰了财经纪律的高压线。尽管手段五花八门,隐性债务终究无法“隐身”,相关领导干部最终难逃被查处、追责。在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下,一些领导干部即使已不在其位,仍受到严肃处分。
新增隐性债务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。各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强化“红线”意识,采取有力措施,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,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。监管部门则应通过全口径监测、强化预算管理、落实问责机制等防线进行管控,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行为,发现一起,查处一起,问责一起,确保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顺利推进。